學校沒有教,也沒有人告訴我的道理
所有人事物都有期限,只有少部分期限會被清楚標示,大部分不會被明確定義跟告知。
這個期限可能以時間作為絕對度量衡,或者以其他事件作為相對標準。
一張桌子,如果不常常使用跟清潔,幾週後它會長灰塵,幾年後就會慢慢發黴跟腐爛,20年是它的使用期限。
一段人際關係裡,你一直忽視對方在關係中的困惑與掙扎,你沒有認真維護這段關係,你厭倦這段關係或對方的耐心跟興趣耗盡的時間,就是這段關係的期限。
借別人錢太久沒有要回來,最後可能你或著債務人就會忘記,忽然想起來要追帳,這筆帳就會變得很難要回來。當你跟債務人都開始忘記這筆帳,就是這個債務的期限。
你看到一個機會,你因為害怕失敗而不花時間瞭解、行動,機會就會慢慢消失,當你完全放棄嘗試,這個時間點對你而言,就是機會的期限。
一個技術的價值也是有期限的,當大家都瞭解並且懂得運用這個技術時,這個技術在市場上就不值錢了,不管是就業市場還是商品/服務市場。這就是技術價值的期限。
以前熟悉 React 框架會讓你在找前端工程師工作時具備巨大的競爭優勢。
當別人對 React 有任何問題都能來問你,你有足夠的知識可以馬上回答,或者是哪怕你不知道你也可以很快地找到答案,那你就會被視為一個可靠而且難得的工程師。
現在,這個情境逐漸被 AI 取代,所有人都可以隨時去問 AI 關於 React 的問題,不用害怕打擾 AI 的心流,還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答案,還能要求 AI 附上資料來源以便檢索。
一個職業也是有期限的。在接線生的巔峯時期,美國有 42 萬接線生,他們幫助人們在打電話時跟自己想要對話的人搭上線。但自從有了自動交換機,接線生這個工作逐漸沒落,如果不是特意去找,我甚至不知道有接線生這個工作。
一個行業的風口也是有期限的。回到 2010 年左右,Google 還沒興起,我那時習慣 Yahoo
入口網站作為上網的起點,上網就是看新聞、用通訊軟體聊天,人們還不習慣上網,在網上找不到有用的個人經驗分享,那時如果有人勤勤懇懇每天寫部落格分享知識跟經驗,成名會是一件比現在簡單許多的事,不用去買廣告、擔心平臺演算法給的流量,只要寫就好,再加上一點 SEO 優化,競爭者很少,因為大家還不適應電子化。
世間萬物都有期限,這個期限大多從未被明確標示出來,大多是相對的。